Wednesday, March 24, 2010

Sinologists: David Hawkes

英国汉学家霍克思(David Hawkes,1923-2009)与他的英译《红楼梦》
2009年7月31日,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(David Hawkes)教授在牛津逝世,享年86岁。霍克思生于1923年7月6日,1945-1947在牛津大学学习汉语,1948-1951为北京大学进修生,研究中国古典文学。1959-1971受聘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,1973-1978曾任牛津万灵学院(All Souls College)高级研究员,后为该学院荣誉研究员。
在国际汉学界,霍克思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与研究而名扬中外。他一生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,主要译作包括:《红楼梦》(The Story of the Stone,1974-1980,前三卷,80回)、《楚辞》(The Songs of the South,1959,修订版1985)、《杜甫入门》(A Little Primer of Tu Fu,散文体详注本,1967)、《柳毅传书》(Liu Yi and the Dragon Princess,2001)。其主要汉学著作有:《古典、现代与人文:中国文学论文集》(Classical, Modern and Humane: Essays in Chinese Literature,1989)、《〈红楼梦〉英译笔记》( The Story of the Stone: a Translator’s Notebooks,2000)。
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红楼梦》,自19世纪末首次出现西文译本以来,迄今已经在欧美出版了包括英译本七种、法译本二种、俄译本一种、德译本一种、意译本一种、匈译本一种、罗译本一种、荷译本一种,共计十五种西文译本。这其中,霍克思以其专业汉学家的身份,对《红楼梦》作了精深的研究,他翻译的《红楼梦》不仅真正做到了“翻译与研究相结合”,也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性。
实际上,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中去,1971年霍克思特意辞去了牛津大学汉学教授一职,专门从事此项工作。基于他对《红楼梦》的精心研究,霍克思将原著分为五卷来翻译,总书名采用其别称《石头记》(The Story of the Stone)。其卷次章回分别为,第一卷:《金色时光(The Golden Days)》,1974年出版,译自中文原著第1回—第26回;第二卷:《海棠诗社(The Crab-Flower Club)》,1977年出版,原著第27-53回;第三卷:《凶声乍起(The Warning Voice)》,1980年出版,原著第54-80回。第四、五两卷《情天泪债(The Debt of Tears)》(1982年出版,原著第81-98回)、《大梦终觉(The Dreamer Wakes)》(1986年出版,原著第99-120回)由霍克思的女婿闵福德(John Minford)翻译。这种分卷法看似“断章取义”,实是译者根据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各个发展阶段作出的独家发明,不失见地。
霍克思版的英译《红楼梦》每卷卷首都有一篇序言,并在每卷卷末列有一些帮助欧美人阅读小说的附录。这样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,在西方人翻译的《红楼梦》中是比较少见的。而体现霍克思《红楼梦》研究成果的三篇序言,研究内容因卷次而异,总体上侧重于原著版本、前后矛盾、康雍二帝、曹雪芹家史和中国习俗的考证,对小说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探讨则略显欠缺。
在《红楼梦》的版本考证方面,霍克思表现出相当高的造诣。其译文有时并不完全遵照某一个现存版本的原文,而是在多方研读各种早期脂评手抄本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考察,得出自己的结论。比如说,在当时很多流行版本中原书第二十八回有这样一句话:宝玉说着便叫了紫鹃来:“拿了这个到你们姑娘那里去……”这里有两个问题使人费解。一、宝玉有众多丫头使唤,何必要去叫紫鹃;二、叫紫鹃而不征求她主人的同意是很不礼貌的。而通过自己的考证,霍克思发现,早一点的手抄本中原文是这样的:说着便叫了紫绡来:“拿了这个到林姑娘那里去……” 紫绡是另一个丫头的名字,这样书中的情节就比较合理了。故此,霍译版《红楼梦》此处选择的是“紫绡”而非“紫鹃”。在国内,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《红楼梦》中也由编者根据蒙府、戚序本将“紫鹃”改为“紫绡”。正是这些令人佩服的实例,使得霍克思的英译《红楼梦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他自行考订的一个版本。
霍克思的英译《红楼梦》是世界著名出版商企鹅公司推出的“企鹅经典”(Penguin Classics)系列之一。作为汉籍西译的一个经典之作,它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众多中外学者的肯定。人们通常将其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翻译的英文版《红楼梦》(A Dream of Red Mansions)相提并论,认为两者各得其妙。中国翻译批评家林以亮(宋淇)先生曾专门撰文评点霍克思《红楼梦》译本,为他的翻译成绩击节叫好。这些译评后来收录在林以亮的《〈红楼梦〉西游记》一书中。在自序里,林以亮称赞霍克思是“一位妙人”、“一位通人”、“一位奇人”。而英国当代中国学家John Gittings则称霍克思的译作“保留了原著的现实主义与诗情画意”。
1980年代,霍克思曾将首批约4500余册个人藏书捐献给了英国威尔士国家图书馆,其中包括大量涵盖中国语言文字、文学、哲学、戏剧、宗教等领域的中、西、日文文献。在他去世后,此前暂存家中的有关汉学研究和日本语言文学的书籍,也将陆续捐出。斯人已去,风范永存。霍克思专注中国,受业于中国,一生研究古典中国,更以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为英语世界翻译展现了一部伟大的中国经典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,霍克思的成就与贡献必将为其留下应有的地位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